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4章千古一帝龙日天  (第1/2页)
    杨明定睛一看,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姑娘。    两人四目相对,有些尴尬。    杨明想起了古装剧里常说的台词,双手抱拳,客客气气道:“小姐这厢有礼了!”    没想到那姑娘听了这句话却忽然涨红了脸,奶凶奶凶地骂道:“你骂谁是小姐呢?你才是小姐!你们全家都是小姐!”    杨明被骂懵了。    这时他才想起来,小姐这个词,在大兴国指的是那些身份低微的女婢或青楼女子。    对着人家正经姑娘叫小姐,还真是等同于骂人了!    “yin贼!混蛋!”    那姑娘跺着脚骂了他两句,又狠狠瞪了他一眼,甩袖走人了。    杨明仰天长叹,他真的不是故意的,古装剧误人啊!    又等了一会,张三带着一个少年走了进来,介绍道:“这是老夫的外甥宋均。”    宋均抱拳行礼道:“舅父跟我说,大官人想买某家那块地建酒坊?”    杨明点头:“对。如果方便,我想先去看看那块地。”    “某现在就可以带你去。”    “走!去看看。”    于是三人朝着越龙山走去。    正巧半路,周全带着工匠过来了。    杨明就把他们一起带上了。    宋家这块地在村子最里面,要来这里,必须穿过整个村庄。    两面都有山体遮掩,山壁陡峭,保密性一流。    不过,杨明一眼就看到旁边有一条羊肠小道,蜿蜒通向山林,眉头微皱:“张公,这条路可有外人出入?”    张三摇头:“没有,这条路是村里的猎户、樵夫图方便踩出来的,不好走,也没有外人知道。隔壁桥头村有一条青石古道,那条路要好走得多,一般人挑水砍柴都是走那里过的。”    正合了杨明的心意,酒坊建得越偏僻越能掩人耳目。    他抬头看了一眼,越龙山山上的树木遮天蔽日,料想从山上应该看不到下面。    张三以为他在担心取水的事情,解释道:“此处正上方就有一方山泉,你若是要建酒坊,取水很方便。”    杨明点了点头。    盘算着或许可以用竹子搭个管道,直接从山顶引水,省去人力来去,效率也能有极大的提升。    又走了几十米,他看到另一边有条河,河那一头方圆几里都看不到人烟。    张三又道:“这河边的土地都是旱地,不宜耕种,也就无人居住。”    河面大约宽十来米,深度也不浅,大船进不来,木筏和小船应该能过。    他回头问道:“这条河通向哪里?”    “此河是平江之流,上可汇至平江主干,下可行至越王湖。”    若是日后出货量大了,用船运也可行。    杨明竖起大拇指夸了一句:“无可挑剔的风水宝地!”    张三捋着胡子得意道:“那当然,我那妹夫喜欢清静,千挑万选才挑了这个地方,打算建个山庄,老来可以搬到这里颐养天年,倒是便宜你这小子了。”    杨明满意地点了点头,大致规划了一下,又问道:“这地方能造水车吧?不算违建吧?”   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蒸馏酒要用到大量的水来冷凝酒液。    古代没有自来水管道,他就想起了水车这个老古董。    哪知张三却一脸诧异:“何谓水车?”    “就是翻车、筒车、踏车?”    杨明一连换了好几个称呼,众人还是一脸茫然。    张三摇了摇头:“老夫活了大半辈子,还真没听说过。”    旁边的工匠也是一脸茫然。    杨明没好气道:“那你们用什么取水浇灌农田?”    “用木桶打水浇灌,若是天公作美,就可以省下一些功夫。”    我去!    大兴国连镜子、香水都有了,居然没有水车?    原先他推断这里的科技水平应该相当于宋朝,也就是公元1000年左右。    可是水车这东西,在东汉末年就出现了啊,在这里竟然没有?    这不对劲啊!    没有水车,太影响效率了。    杨明当机立断道:“木匠师傅,我给你画个图纸,你看看能不能做。”    宋均也好奇了:“某家有笔墨,不如请大官人到某家书房画吧。”    杨明交代周全留下丈量土地,自己带着木匠跟宋均回到了张家。    水车的原理并不复杂,不到盏茶功夫,他就画好了。    “大概就是这个样子,细节部分可能有错漏,还要师傅自己把握。”   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